新櫈娱乐1级会员_嘉兴沙龙国际酒店_美高梅金殿酒店
在开车前往新疆巴里坤的路上,山石的影子透过车窗快速闪过,给漆黑的夜平添了一份神秘。经过一段山路,司机师傅告诉我:“前面再过两个镇,我们就到巴里坤了。”
师傅是个土生土长的巴里坤人,一路上都在说这里的人和景。据他介绍,巴里坤翻译成哈萨克语是“有湖”的意思,这里属于高寒山区,气温偏低。
很快,我们赶到了目的地。
《最后一公里》(ID:MqMsMx)记者梁亚楠 巴里坤报道
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毛衣合影留念
4月20日上午11时,我们来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农牧区最大的一所学校——萨尔乔克乡中学,参加人民日报社妇工委联合新疆记协举办的“恒爱行动”公益活动。
下车后走进校门口,隔着老远的距离我就看见孩子们都排着队等待着,像一棵棵挺拔的小白杨,看起来十分精神。
小学部的宋老师说,孩子们知道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叔叔阿姨们要来看他们,都特别高兴,早早就在校门口等着了。
几个身着哈萨克服饰的女孩看见了我们,跳着热情欢快的民族舞蹈迎了过来。受现场氛围的感染,在场众人不由得纷纷跟着她们跳了起来。
“我想当演员,去首都见见她”
在校园里,人民日报社妇工委把239件手工编织品送给了孩子们。一件件精致的帽子、围巾、毛衣等礼物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,他们抱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件爱不释手地抚摸着。
孩子们不知道的是,这些编织品可不是普通礼物,它们都是由人民日报社的职工们亲手编织的,里面蕴藏了无尽的爱心与关怀。
用相机定格这美好的一刻
高哈尔·阿吾斯收到了一条蓝白相间的围巾。礼物刚发到手,她就迫不及待地围上了,系好围巾后,她又反复整理了下,看着漂亮的围巾舍不得挪开眼睛。
“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别人亲手编织的围巾,特别开心!这样柔软的触感让我想起了妈妈……”今年刚满12岁的高哈尔是六年级一班的班长,平日里小学部有什么文艺活动,大大小小的节目都是由她牵头组织排练。
“我长大了想当一名演员。”她忽然提高声音告诉我。
“为什么?”
“这样我就可以去全国各地啦,我想去好多好多地方。还有,我的围巾是人民日报社的关思怡阿姨送给我的,长大以后,我要去首都见见她!”
午后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校园,一束阳光照在高哈尔的脸颊上,映衬她带着憧憬又无比自信的笑容,美极了。
只要不冻着孩子就行
李红梅在人群中扫视一圈,发现了要寻找的“目标”——一个穿着白色毛衣的小女孩儿。看着孩子身上穿着她编织的毛衣,李红梅不禁心头一热,走过去轻轻地搂住了这个孩子。
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李红梅问道。
“我叫叶丽娜·巴哈提,今年九岁了…”小女孩儿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她回答。
两个人慢慢聊了起来,也逐渐熟悉了起来。
李红梅和叶丽娜·巴哈提对着镜头不约而同的笑了(图由人民日报韩婷提供)
李红梅是人民日报社管理保障局的一名干部,四个月前,她选择了白色的毛线,开始用心编织毛衣。
“因为太久没织,手艺有些生疏了,想着要给孩子们织一件漂亮的、款式新颖的毛衣,可是费了不少功夫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李红梅笑道。
款式好看的毛衣织起来却不那么容易。遇到不懂的针法,李红梅就一个个记下来耐心地请教周围同事,要是织错了,追求完美的她干脆就拆了重来。有一回,她织到一半的时候摸着毛衣觉得太薄了,即使已完成的部分很完美,李红梅也毫不犹豫地拆了再次重新织。
“山区冷,毛衣薄了怎么行,再把孩子冻感冒了就不好了。”李红梅爱怜地摸摸叶丽娜的头说。就这样,前前后后花费一个月的时间,李红梅才织完了这件毛衣。
听到李红梅阿姨说完毛衣的来历,叶丽娜一对黑亮的眸子里闪着水光,她对李红梅认真地说:“我很喜欢这件毛衣!阿姨你放心,以后我会更加努力,好好学习,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阿姨。”
一针一线传递温暖
像李红梅这样经历波折才完成手工编织毛衣的职工还有很多。有的老人已多年不动毛衣针了,为了给孩子一件漂亮的毛衣,又重拾放弃多年的编织手艺;有的年轻人从未用过毛衣针,愣是通过网络视频一点一点学会了编织技艺;还有要照顾孩子、打理家务的年轻主妇,只能等孩子睡着了、家务做完了再在灯下织衣物;甚至有些男同志也不甘示弱,一双大手主动拿起纤细的毛衣针,加入了这支编织队伍,传递社会温情。
收到礼物的孩子们用画笔表达感激之情
了解了礼物诞生过程的萨尔乔克乡中学书记柯怀源感慨不已。看着面前朝气蓬勃、活泼可爱的孩子们,他朗声说道:“首都北京离我们很远,但此刻我们感觉很近。毛衣虽小,寄托的感情却浓。这样的活动搭建起了一个各民族家庭之间的爱心互助、情谊连接的平台,让相距千里甚至万里的两地人‘情牵一线’。孩子们,我们要记住这份温暖,等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,我们也要继续传递这份温暖!”